首页 > 资讯 > > 详情

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增挡提速|环球热推荐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23-06-13 10:05:31

摘编自《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2022》

“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为整体经济转型调动更大规模的资金。中国在过去几年启动并建立了一个世界领先规模的绿色债券市场,从中取得的政策和市场经验可以被延伸到发展其转型金融市场,满足整体经济转型的融资需求。”近日,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债研发中心”)及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研究公司”)共同编制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总结了截至2022年底中国绿色及可持续主题债券市场的发展亮点,范围涵盖绿色、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以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和转型债券市场。

“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一年的发展,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创新活力,尤其是在2022年创新推出了多种支持转型的债券工具。”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公司副总裁鲁政委表示,“虽然与中国巨大的低碳转型融资需求相比,目前转型债券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但是中国有关部门正积极制定转型金融相关标准与规则,相信未来中国的转型债券将与规模持续增长的绿色债券、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债券共同推动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的持续扩张。”


【资料图】

中国绿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

2022年,我国于境内外市场发行的绿色贴标债券共融资约1万亿元,同比增长35%。截至2022年末,境内外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达3.3万亿元。《报告》指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在岸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量的增幅,同比增长超四成,境内发行的绿色贴标债券在我国在岸债券总体发行量中的占比由2021年的1%提高到1.5%,且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报告》指出,我国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量在2021年强劲反弹后,于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并创下了历史新高。随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逐步融入整体经济政策体系,即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绿色债券的发行量仍稳步增长。随着越来越多的发行人遵循可信和透明的原则参与市场,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有望进一步壮大。绿色债券作为一种被认可和标准化的工具,可以帮助引导资本流向绿色资产、项目和支出,以实现我国的气候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出,在所有绿色贴标债券中,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发行量为5752亿元。按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来看,2022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绿债发行规模引领全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债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史祎表示。

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累计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1.9万亿元,仅次于美国的2.6万亿元。2022年,在其他主要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量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的绿色债券发行量增加1020亿元,同比增长22%,这一增长进一步显示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得到了市场的持续积极响应。

中国转型金融仍处于试点阶段

《报告》提出,我国实现碳中和必须在实体经济层面加速大规模脱碳。重工业占中国总排放量的3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在钢铁、水泥和化工等多个碳密集型行业中,我国也是世界领先的生产国。这些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自身从技术研发、绿色采购、改造降碳等方面的转型活动。资金需要得到清晰透明的标准的引导,流向确定可靠的转型活动和投资机会当中去。

自2021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了不同支持转型的债券工具,其中包括SLB和转型债券。2021年4月,我国启动SLB发行试点计划;2022年6月,开始试点发行转型债券,涵盖电力、建材、钢铁等八大行业。截至2022年末,我国发行人在境内外市场通过SLB和转型债券共募集1319亿元,其中92%为SLB。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制定针对特定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先从钢铁、煤电、建筑建材和农业着手。同时,地方政府推出的试点也有望为更广范围的应用提供宝贵经验。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确定了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地方稳妥有序地推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个方面的探索。

此外,《报告》指出,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发展举措,如氢能发展计划、电动车制造和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张,将继续对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将是把握这些投资机遇的重要渠道之一。

我国的电动车行业正在快速增长。2022年,纯电动车的销量和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这一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延续。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占比达到40%左右。随着电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扩大生产线以及电车销量的增加,来自该产业链的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也有望相应增长。

社会责任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

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社会责任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在境内市场的累计发行规模达到2.17万亿元。其中,疫情防控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过了70%,达到1.55万亿元,这主要是因为2020年为推进疫情防控,我国发行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但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来,除疫情防控债之外的社会责任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2021年,其合计发行规模同比增长1.8倍,达到1938亿元。2022年合计发行规模为1252亿元,显著高于2020年及以前的年度发行规模。截至2022年末,区域发展债、纾困专项债和可持续发展债累计发行规模分别为5827亿元、305亿元和31亿元。

区域发展债券是我国除疫情防控债之外的最主要的一类社会责任类债券,截至2022年末累计发行规模占比达到26.9%。区域发展债券主要包括乡村振兴债、扶贫专项债和革命老区振兴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等相对贫困地区的振兴发展,关注中国社会不同区域间的公平发展,可对应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贫困(SDG1)、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SDG8)、减少社会不平等(SDG10)。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顶层部署文件陆续出台,正式拉开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序幕,也是那时起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开始发行乡村振兴类地方政府专项债。随着“十三五”时期我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我国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交易所陆续推出了乡村振兴票据和乡村振兴公司债券。截至2022年末,我国各类乡村振兴债券(包括票据)累计发行规模达2922亿元,成为我国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最主要的品种,2021年和2022年度发行规模占比分别达到92.1%和94.9%。

我国可持续债市发展前景广阔

《报告》预计,我国将在绿色金融“五大支柱”政策框架内继续完善细化指引,围绕标准、信息披露、产品、激励机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推出更细致、可操作性的指引,促进市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2022年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是中国在制定绿色债券标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自愿性原则在所有不同品种的债券中得以全面实施,对于统一国内和国际准则将至关重要。联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我国逐步形成了一套债券市场通行的绿色定义和标准体系。《共同分类目录》的制定将在促进中欧分类标准之间的可比性和互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在市场上得到更广泛的运用。随着国内外对绿色定义的进一步统一,我国的政策可以进一步为市场注入信心,增加市场透明度,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绿色标的。这些经验不仅为我国自身扩大知识储备和培养绿色金融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刚刚开始创建绿债市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些借鉴经验。

CBI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Sean Kidney)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推进,CBI见证了中国可持续债务市场的成长和深化。贴标债务产品可以促进中国大规模的低碳经济转型,并通过推动拓宽传统行业获得资本的渠道,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

“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的不断健全,中国绿色及可持续金融市场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渣打银行副行长,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鲁静认为,这一点从该行业务上亦有所体现。2022年,渣打中国对公业务的可持续金融收入增长65%,反映出市场对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强劲需求。“我们希望继续和行业组织、第三方机构、同业伙伴等密切合作,共同助力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特别是转型金融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金融助力。”鲁静说。

分享至:

上一篇:搞仿制可以省4/5的时间3/4的投入,为什么还要自主创新? | 一起学习吧⑤-全球速看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推荐